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15, 03, v.30;No.116 104-117
从方志记载的辣椒地方名称看辣椒在中国的引种传播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域外蔬菜作物的引进及本土化研究”(12BZS095)
邮箱(Email):
DOI:
摘要:

辣椒传入中国已有400余年,在栽培传播过程中,辣椒获得了40余种地方名称。现对中国方志记载的辣椒地方名称进行梳理,对其记载时期、覆盖区域范围等进行分析后发现:"番椒"和"秦椒"是最能体现辣椒传播扩散过程的地方名称;从世界范围看,辣椒传入中国是迁移传播,在中国本土的传播扩散具有扩展扩散的特征;早期,辣椒传入中国形成了两个主要传播中心,即北方地区以陕西、河北、山东为中心,南方地区以福建、广东、台湾为中心。

Abstract:

Chili peppers have been brought to China for more than 400 years.Chinese have given them many trivial nam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spread and localization.After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data of usage of these trivial names,combining with the use of time and area coverage,we can come to such conclusions:"Fanjiao"(番椒)and "Qingjiao"(秦椒)are the best names which can embody the spread process of chili peppers;the spread of chili pepper to China was a typical migration process in the worldwide,and the spread in Chinese regions had a feature of expanding diffusion;the introduction and spread of chili pepper to China was repeated;there were two communication centers formatted early,one was the center of northern area in province of Shaanxi,Hebei and Shandong,the other was the center of the southern area in province of Fujian,Guangdong,Taiwan.

参考文献

1注:在广西、广东、云南、台湾等亚热带、热带地区,有草本辣椒越冬不枯,茎杆木质化的现象。

1陈树平:《玉米和番薯在中国传播情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3期。

2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中国农史》2004年第2期。

3蓝勇:《中国饮食辛辣口味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研究》,《人文地理》2001年第5期。

4曾芸:《向日葵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古今农业》2005年第3期。

5蒋慕东、王思明:《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中国农史》2005年第2期。

6[明]高濂:《遵生八笺》,(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6月。

7[明]王象晋辑:《二如亭群芳谱》,天启元年(1621年)刻本。

8张平真主编:《中国蔬菜名称考释》,(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

91955-1958年,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农史学家万国鼎先生主持派员到全国各地公私收藏单位,摘抄中国地方志中的农业史料,从现存8000多种地方志中摘抄并辑成《方志物产》431册、《方志综合》120 册、《方志分类》120册。其中的《方志物产》约3000余万字,内容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系统性强,具有较高的农业科技、经济史料价值。本文所检索方志资料重点集中于431册《方志物产》资料,同时查阅相关原文。

丁晓蕾:《辣椒名称考释》,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1注:由于异体字等原因,部分方志记载番椒也写作畨椒、蕃椒,本文在统计梳理时将其归作一种。类似还有秦椒和秦艽、秦茮,辣椒和辣艽、辣茮,辣茄和茄辣等。

2注:对表1中单个时段有记载使用此名称的标记为1 ,在四个时段均记载使用用此名称的标记为4。

1光绪二十五年(1899)《海门厅图志》。

2乾隆十二年(1747)《台湾府志》。

3道光六年(1826)《乐清县志》。

4乾隆二十四年(1759)《广州府志》。

5道光三年(1823)《开建县志》。

6同治十二年(1873)《海丰县志》。

1民国二十七年(1938)《上杭县志》。

2民国三十年(1941)《长汀县志》。

3民国十八年(1929)《建瓯县志》。

4乾隆十二年(1747)《台湾府志》。

5乾隆二十九年(1764)《凤山县志》。

6道光十四年(1834)《彰化县志》。

7咸丰二年(1852)《噶玛兰厅志》。

8同治十年(1871)《淡水厅志》。

9乾隆二十年(1755)《镇安县志》。

光绪三年(1877)《乐亭县志》。

民国九年(1920)《平谷县志》。

民国二十一年(1931)《南皮县志》。

民国二十四(1935)《察哈尔省通志》。

道光二十一年(1841)《武城县续志》。

咸丰九年(1859)《青州府志益都》。

1嘉庆二十二年(1817)《长沙县志》。

2嘉庆二十一年(1816)《宁乡县志》。

3民国二十三年(1934)《贵县志》。

4民国二十五年(1936)《信都县志》。

5道光六年(1826)《乐清县志》。

6道光二十九年(1849)《缙云县志》。

7光绪二十八年(1902)《乐清县志》。

8民国十四年(1925)《平阳县志》。

9光绪七年(1881)《归安县志》。

1民国二十三年(1934)《天长县志稿》。

2民国十三年(1924)《南陵县志》。

3光绪五年(1879)《丹徒县志》。

4民国三年(1914)《拜泉县志》。

5民国十一年(1922)《讷河县志》。

6民国十七年(1928)《桦川县志》。

7民国二十五年(1936)《宝清县志》。

8民国三年(1914)《梨树县志》。

9民国三年(1914)《辑安县志》。

民国十九年(1930)《双山县乡土志畧》。

民国三十年(1941)《黑山县志》。

民国六年(1917)《开原县志》。

民国六年(1917)《铁岭县志》。

民国十六(1927)《安东县志》。

民国二十六年(1937)《海城县志》。

1[明]李时珍编著,张守康等主校:《本草纲目》,(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

2康熙三十三年(1694)《山阳县初志》。

3乾隆十四年(1749)《临清州志》。

4乾隆二十五年(1760)《泰安县志》。

5乾隆三十六年(1771)《东平州志》。

1乾隆元年(1736)《盛京通志》。

2民国九年(1920)《盖平县志》。

3乾隆四十四年(1779)《西安府志》。

4乾隆十一年(1746)《南召县志》。

5乾隆三十五年(1770)《孝义县志》。

6民国二十年(1931)《南乐县志料》。

1乾隆三十五年(1770)《邵武府志》。

2道光三年(1823)《永定县志》。

3乾隆十九年(1754)《庆远府志》。

4乾隆七年(1742)《南宁府志》。

5乾隆二十九年(1764)《柳州府志》。

6道光十四年(1834)《上思州志》。

7道光二十四年(1844)《罗城县志》。

1光绪二十三年(1897)《容县志》。

2民国二十年(1931)《同正县志》。

3民国二十一年(1933)《钟山县志》。

4民国二十三年(1934)《上林县志》。

5民国二十六年(1937)《平乐县志》。

6民国二十九年(1940)《柳城县志》。

7乾隆十一年(1746)《丰顺县志》。

8乾隆三十一年(1766)《恩平县志》。

9道光三年(1823)《阳山县志》。

道光五年(1825)《恩平县志》。

道光十四年(1834)《钦州志》。

嘉庆十八年(1813)《汉南续修府志》。

嘉庆十一年(1806)《洛川县志》。

光绪二十七年(1901)《咸阳乡土志》。

民国二十六年(1937)《大荔县新志稿》。

嘉庆十三年(1808)《武宣县志》。

嘉庆二十一年(1816)《藤县志》。

康熙三十三年(1694)《杭州府志》。

乾隆四年(1739)《湖州府志》。

乾隆四十二年(1777)《海宁州志》。

1嘉庆四年(1799)《桐乡县志》。

2乾隆三十一年(1766)《恩平县志》。

3乾隆三十六年(1771)《东平州志》。

4乾隆十四年(1749)《黔南识略》。

5乾隆三十年(1765)《石阡府志》。

6乾隆六年(1741)《贵州通志》。

7民国十八年(1929)《新绛县志》。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S641.3;K29

引用信息:

[1]丁晓蕾,胡乂尹.从方志记载的辣椒地方名称看辣椒在中国的引种传播[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5,30(03):104-117.

基金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域外蔬菜作物的引进及本土化研究”(12BZS095)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