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雪丽;
<正>2023年7月1日至2日,由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举办的“邹逸麟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暨新时代历史地理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国内2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7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追忆和探究邹逸麟先生的学问与人生,探讨新时代历史地理研究前沿问题和学科发展之道。会议开幕式由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张晓虹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朱士光先生、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李孝聪先生先后致辞,对邹逸麟先生的学术成就、治学精神予以高度评价,并倡导学界要积极传承创新由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先生创立的历史地理学,思考和研讨历史地理学在新时代的建设和发展之路。
2023年04期 v.38;No.14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雪丽;
<正>2023年7月1日至2日,由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举办的“邹逸麟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暨新时代历史地理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国内2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7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追忆和探究邹逸麟先生的学问与人生,探讨新时代历史地理研究前沿问题和学科发展之道。会议开幕式由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张晓虹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朱士光先生、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李孝聪先生先后致辞,对邹逸麟先生的学术成就、治学精神予以高度评价,并倡导学界要积极传承创新由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先生创立的历史地理学,思考和研讨历史地理学在新时代的建设和发展之路。
2023年04期 v.38;No.14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康;
在唐朝与漠北游牧政权的较量中,漠南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消灭后突厥的过程中,唐朝的势力逐渐向北扩展,并在天宝四载(745)后突厥覆灭后控制了整个漠南地区。为了适应新的北疆形势,唐朝开始将边防线向北扩展,大同军、清塞守捉、蔚州州治先后北移,云州、蔚州成为唐朝在河东新的边防前沿。在朔方,唐朝先后设置振武军、横塞军、天德军,确立起对阴山南北的控制,突破了此前以黄河沿岸为防守重点的军事格局。后突厥灭亡后,为了维持漠北草原的均势,唐朝大力扶持葛逻禄等部落与回纥对抗,并成功地阻止了回纥势力的西进。
2023年04期 v.38;No.149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8K] [下载次数:6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胡康;
在唐朝与漠北游牧政权的较量中,漠南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消灭后突厥的过程中,唐朝的势力逐渐向北扩展,并在天宝四载(745)后突厥覆灭后控制了整个漠南地区。为了适应新的北疆形势,唐朝开始将边防线向北扩展,大同军、清塞守捉、蔚州州治先后北移,云州、蔚州成为唐朝在河东新的边防前沿。在朔方,唐朝先后设置振武军、横塞军、天德军,确立起对阴山南北的控制,突破了此前以黄河沿岸为防守重点的军事格局。后突厥灭亡后,为了维持漠北草原的均势,唐朝大力扶持葛逻禄等部落与回纥对抗,并成功地阻止了回纥势力的西进。
2023年04期 v.38;No.149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8K] [下载次数:6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志超;
清前中期,时人对盛京所属“东海”“南海”“北海”海域及范围的认知呈阶段性变化。其中“东海”范围囊括今日本海全部及鄂霍次克海大部,时人对其认知经历了由部国视阈到海疆视野的转变“;南海”则从方位认知的日本海南部海区、黄海和渤海,渐转为专指海防视阈中的图们江入海口一带海面“;北海”所指代范围则在时人践行认知、文献释读过程中由虚指转为具指鄂霍次克海北部及以北诸海域。清人上述认知的变化,与清前中期国家海疆治理措施强化、海疆管控空间拓展以及海洋经济活动发展密切相关。
2023年04期 v.38;No.149 4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8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志超;
清前中期,时人对盛京所属“东海”“南海”“北海”海域及范围的认知呈阶段性变化。其中“东海”范围囊括今日本海全部及鄂霍次克海大部,时人对其认知经历了由部国视阈到海疆视野的转变“;南海”则从方位认知的日本海南部海区、黄海和渤海,渐转为专指海防视阈中的图们江入海口一带海面“;北海”所指代范围则在时人践行认知、文献释读过程中由虚指转为具指鄂霍次克海北部及以北诸海域。清人上述认知的变化,与清前中期国家海疆治理措施强化、海疆管控空间拓展以及海洋经济活动发展密切相关。
2023年04期 v.38;No.149 4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8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任桂磊;
图画地图在中国古代占据重要地位,即便是在16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近代测图技术逐步传入中国的三百余年里,这一局面也未发生明显改变。这就使“中国古代图画地图缘何能够长期流行”成为中国地图学史和测绘史必须回答的问题。地图作为空间认知的重要工具和外化形式,其具体形态与人类的空间认知方式以及与之匹配的表达需求密切相关。中国古代图画地图的流行既是由古人“视场”式地理空间认知方式决定的,也与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空间、政治文化空间、精神记忆空间等多维度空间的认知表达紧密关联。需要以跨学科的方法、多元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古代图画地图在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价值。
2023年04期 v.38;No.149 5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2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桂磊;
图画地图在中国古代占据重要地位,即便是在16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近代测图技术逐步传入中国的三百余年里,这一局面也未发生明显改变。这就使“中国古代图画地图缘何能够长期流行”成为中国地图学史和测绘史必须回答的问题。地图作为空间认知的重要工具和外化形式,其具体形态与人类的空间认知方式以及与之匹配的表达需求密切相关。中国古代图画地图的流行既是由古人“视场”式地理空间认知方式决定的,也与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空间、政治文化空间、精神记忆空间等多维度空间的认知表达紧密关联。需要以跨学科的方法、多元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古代图画地图在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价值。
2023年04期 v.38;No.149 5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2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彦楠;
历史政治地理视角下,皇权政治需要是推动刘宋前期雍州政区变化的直接因素。永初元年雍州侨郡从属府转向属州,郡守带荆州府职局面结束,雍州初步实现内部整合。此后雍州刺史常兼襄阳太守,并督南阳、竟陵、顺阳、义阳、新野、随等荆州属郡,获得稳定施政空间,元嘉二十六年雍州割实。宋文帝时宗王政治内在矛盾凸显,保证荆州权力顺利交接进而维护皇位继承构成雍州实土化的直接契机。宋孝武帝大明年间,为整顿赋税,王玄谟进一步推动雍州实土化。
2023年04期 v.38;No.149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8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彦楠;
历史政治地理视角下,皇权政治需要是推动刘宋前期雍州政区变化的直接因素。永初元年雍州侨郡从属府转向属州,郡守带荆州府职局面结束,雍州初步实现内部整合。此后雍州刺史常兼襄阳太守,并督南阳、竟陵、顺阳、义阳、新野、随等荆州属郡,获得稳定施政空间,元嘉二十六年雍州割实。宋文帝时宗王政治内在矛盾凸显,保证荆州权力顺利交接进而维护皇位继承构成雍州实土化的直接契机。宋孝武帝大明年间,为整顿赋税,王玄谟进一步推动雍州实土化。
2023年04期 v.38;No.149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8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渊;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长期存在通过祈祷来应对气象灾害的祈禜祭祀,针对冬季无雪的祈雪仪式就是其中之一。唐宋以来,随着冬小麦种植范围的扩张,冬雪对小麦生长的积极作用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可,随冬雪而来的寒气也被认为有消除疾疫的作用。基于冬雪相关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思想与信仰随之作出回应——祈雪活动在宋代出现。祈雪活动的产生过程是知识更新影响思想变动的一个例证,它揭示出祭祀活动背后的知识属性,也为我们认识信仰及其仪式提供了新思路。
2023年04期 v.38;No.149 7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4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陈渊;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长期存在通过祈祷来应对气象灾害的祈禜祭祀,针对冬季无雪的祈雪仪式就是其中之一。唐宋以来,随着冬小麦种植范围的扩张,冬雪对小麦生长的积极作用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可,随冬雪而来的寒气也被认为有消除疾疫的作用。基于冬雪相关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思想与信仰随之作出回应——祈雪活动在宋代出现。祈雪活动的产生过程是知识更新影响思想变动的一个例证,它揭示出祭祀活动背后的知识属性,也为我们认识信仰及其仪式提供了新思路。
2023年04期 v.38;No.149 7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4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撒海涛;
元军征服四川进程中的粮食补给,是宋元战史研究的重要问题。自元太宗朝始在凤翔、京兆、兴元等地屯田,至元元年以后兼由四川驻军就近屯垦,凤翔屯田军迁戍兴元,兴元屯田的地位进一步加强;粮食调配采用解盐“入中”办法,经川陕间陆路及嘉陵江水路运抵四川前线;军储职官设置逐步制度化,先后有关西兴利军储大使、陕西四川规措军储转运使、陕西五路西蜀四川都转运使等。元太宗朝至世祖朝粮食补给体系日趋完善,为元军在四川战场的军事胜利提供了后勤保障。而陕西地区作为元军定蜀之役关键的粮食供应基地,体现了其区位重要性。
2023年04期 v.38;No.149 8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9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撒海涛;
元军征服四川进程中的粮食补给,是宋元战史研究的重要问题。自元太宗朝始在凤翔、京兆、兴元等地屯田,至元元年以后兼由四川驻军就近屯垦,凤翔屯田军迁戍兴元,兴元屯田的地位进一步加强;粮食调配采用解盐“入中”办法,经川陕间陆路及嘉陵江水路运抵四川前线;军储职官设置逐步制度化,先后有关西兴利军储大使、陕西四川规措军储转运使、陕西五路西蜀四川都转运使等。元太宗朝至世祖朝粮食补给体系日趋完善,为元军在四川战场的军事胜利提供了后勤保障。而陕西地区作为元军定蜀之役关键的粮食供应基地,体现了其区位重要性。
2023年04期 v.38;No.149 8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9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王超宇;
渠长是传统村落水利事务的管理人员,其职权体现出村域公共利益的群体认同。清代以降五台山地区诸村分水、理讼的过程中,暗含着水利规约失范、渠长司水不力之情,渠长的形象、职能为官民重塑,呈现出传统村落水利制度的运行实态。清代时人创设乡官的设计、民国山西村治改革皆着力于乡村治理行政化,将渠长司水旧例纳入其制度设计,成为具有科层特征的渠长制。面对国家行政力量向村落的渗透,传统的水利制度侧身其中,亦保持自身的柔韧性,形成国家制度与乡土秩序相互汲取的过程,反映了近代村落公共制度变迁的复杂路径。
2023年04期 v.38;No.149 98-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7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超宇;
渠长是传统村落水利事务的管理人员,其职权体现出村域公共利益的群体认同。清代以降五台山地区诸村分水、理讼的过程中,暗含着水利规约失范、渠长司水不力之情,渠长的形象、职能为官民重塑,呈现出传统村落水利制度的运行实态。清代时人创设乡官的设计、民国山西村治改革皆着力于乡村治理行政化,将渠长司水旧例纳入其制度设计,成为具有科层特征的渠长制。面对国家行政力量向村落的渗透,传统的水利制度侧身其中,亦保持自身的柔韧性,形成国家制度与乡土秩序相互汲取的过程,反映了近代村落公共制度变迁的复杂路径。
2023年04期 v.38;No.149 98-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7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宋祖顺;
抗战时期,由于东部地区大片沦陷,武陵山区的战略地位上升,区内乌江、酉水、清江、澧水等河道得到了较为系统的勘查与治理。这些举措的实施受益于各级政府的支持、各级水利组织的完善及河道治理经验技术的积累。由导淮委员会、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分别主导的乌江和酉水工程取得了较大成效,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清江、澧水的勘查与治理也成绩斐然。这些河道的治理,支持了“川湘联运”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大后方交通网络的完善,并对区域物资交流、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3年04期 v.38;No.149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3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祖顺;
抗战时期,由于东部地区大片沦陷,武陵山区的战略地位上升,区内乌江、酉水、清江、澧水等河道得到了较为系统的勘查与治理。这些举措的实施受益于各级政府的支持、各级水利组织的完善及河道治理经验技术的积累。由导淮委员会、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分别主导的乌江和酉水工程取得了较大成效,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清江、澧水的勘查与治理也成绩斐然。这些河道的治理,支持了“川湘联运”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大后方交通网络的完善,并对区域物资交流、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3年04期 v.38;No.149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3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宇谦;
<正>2023年8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吉林师范大学主办,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满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边疆视域下的环境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成功举办。来自全国4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期刊杂志的7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2023年04期 v.38;No.149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宇谦;
<正>2023年8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吉林师范大学主办,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满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边疆视域下的环境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成功举办。来自全国4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期刊杂志的7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2023年04期 v.38;No.149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