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双怀;
<正>《史念海遗稿》是近年发现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20世纪30至80年代所撰学术论著、讲义等遗稿的汇编。该遗稿绝大部分未曾公开发表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经过陕西师范大学王双怀教授的细心整理,现已编为《史念海遗稿·论著》和《史念海遗稿·讲义》两个系列,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史念海遗稿·论著》分为上、下两册,包括著作和论文两个部分。著作部分收入史先生《秦汉史讨论》一书和《中国历史地图集拟目》。《秦汉史讨论》写于1947至1948年间,原为十六章,现存第七、八、十三、十四章和第十六章之第一节,内容涉及帝国势力的巩固与扩张、儒家学说的复兴及影响、汉帝国的再造、东汉士族在政治与社会上的地位等。虽然书稿大部残缺,
2023年03期 v.38;No.14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鑫;
春秋时代的“都”通常指卿大夫的采邑,包含城与附属于城的“鄙”,一般拥有私属武装。春秋齐“都”大致即是此种形态。战国时代齐国“都”的行政长官称为“都大夫”或“公”,莒地“都大夫”后裔作器时称“莒公孙”,与楚国的县公类似,其家族亦在莒地的权力运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献所载“五都之兵”又写作“五家之兵”,“都”之官长可称作“邦君”。战国齐“都”延续了春秋时代“都”的某些特点,具有一定的采邑属性。“都”是齐国地方设置的最高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区域政治中心,其所辖之“县”与后世的“县”不同,应是县鄙之意。
2023年03期 v.38;No.148 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9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帅克;
北宋东京宫城西北部的“禁中”,是君主私人空间。此禁中自宋初以来不断调整、发展,其在绍圣四年(1 097)的门户,东为迎阳门、会通门,南为垂拱殿后门、需云殿后门、龙图天章宝文阁后门与皇仪殿门,另有延春阁门为禁中的西北部出口,其范围小于以往学界所认为的“内朝”或“禁中”。内朝诸殿阁与龙图、天章、宝文等阁,实际上处于北宋的禁中之外。学界对北宋“禁中”概念的模糊认知,既受到当时文学语言的影响,也受到北宋晚期特定语境下的“禁中”与制度化的“真禁中”混淆影响,更受到南宋人对北宋制度错误认识的影响。与唐代相比,北宋禁中是较单纯的君主生活区,政治功能减弱,最显著的特点即内朝被排除在外,这是北宋皇权强化与士大夫政治的双重体现。
2023年03期 v.38;No.148 3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3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辉;
北京城的城市形态,大量融入了河湖水系等自然因素,体现出东方山水城市特点。历史时期,分布在永定河冲积扇上的泉、湖、河流,对北京城的城市选址、城址转移、城市平面设计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元大都的设计者充分考虑了古高梁河水系的自然特点,将其有机融入城市形态中,在城市景观和实用功能两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非常独特的城市二元水系结构。明清北京城的城市形态继承了元大都的河湖水系结构并有所发展,分布在永定河冲积扇上的古河道和湖泊,有机地融入城市形态中,成为明清时期北京内外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突出了北京东方山水城市的特色。
2023年03期 v.38;No.148 50-5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9K] [下载次数:7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李勇;杨思敏;刘沛林;管慧;易利娜;
历史文化名镇具有突出的历史底蕴与遗产价值,在遗产保护视角下对其文化基因进行提取与可视化,可以彰显古镇历史文化特色与精神内核,为传统聚落文化遗产的科学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湖南靖港古镇为研究案例,通过提炼其景观基因、生产基因、生活基因、艺术基因、历史人文基因和意识形态基因,构建文化基因谱系并建立文化基因知识库,实现靖港古镇文化基因的结构化展示与数字化存储,有助于靖港古镇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再现。
2023年03期 v.38;No.148 60-6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8K] [下载次数:19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冯立君;
唐朝以新罗国作为鸡林州大都督府,属于名义上的羁縻区,与内地行政区有本质不同。鸡林州设置主要反映了唐朝与新罗紧密合作关系的定位,以及唐朝对安东地区的整体蓝图。新罗进攻熊津等地,并扶植高句丽反唐势力,则是唐廷设置鸡林道行军予以征讨的根本原因。从鸡林州到鸡林道的历史演替,主要动因是新罗力图将浿江以南地区全部脱离唐朝直辖,反映出唐朝安东地区羁縻统治发生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是安东都护府内徙的重要因素。
2023年03期 v.38;No.148 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8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旭;
宋代高邮受到漕运、行政成本、政治改革、南北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政区性质在军、县、州之间数次变化。北宋初年为征伐南唐及强化对新获之地的控制,高邮由县升军。北宋中期的降县和复军,主要是受熙丰变法及漕运的影响。建炎年间为笼络薛庆,升其驻地高邮为承州,统辖天长军,割兴化县来属。绍兴初年,镇抚使失去价值,故废承州为县。绍兴末年高邮再次升军,此后政区性质未变,但辖县有所调整。孝宗朝兴化县两次割隶高邮军,这与其“北伐”失败后内修民政、经略江淮,以图收复中原的战略措施相关。军政区的设置满足了广阔地域差异化管理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宋代基层政区军事力量薄弱的缺陷,节约了基层行政成本,并使行政体系更具灵活性和稳定性。
2023年03期 v.38;No.148 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4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婷;
明初,广东各府同知、通判与知府同驻府城。嘉靖三十四年后,因局部地区失序,逐渐外驻以“专其事任”,成为管控地方的重要官员。其中捕盗类同知、通判,因盗贼作乱而派至县城、乡村驻扎,又随着盗贼平息回驻府城或移驻他地,在一地平均驻扎时长约8年;海防同知只在春冬二汛外派到滨海要地驻扎,呈现出临时性和定期性特点。清康熙二年起,分防同知、通判被重新设置在重要地区,成为地方“专管官”。雍正以后,设置分防同知、通判成为地方潮流。分防同知、通判平均驻防一地的时间长达97年,且拥有管理驻地部分刑名或钱粮事务的权限。明清时期广东在特殊地区设置外驻同知、通判,完善了府县行政制度。
2023年03期 v.38;No.148 9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8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龙小峰;
清代人口的数量统计与官方统计方式和汇总制度密切相关。根据清代官方对民族人口的统计方式和汇总制度,可将嘉庆二十五年(1 820)广西的民族人口分解为桂东地区入册的民族人口、桂西地区未入册的土司辖区民族人口,以及桂西地区入册的民族人口三部分。通过回溯并依据相应原则对三个部分的民族人口数据进行复原,结果显示,嘉庆二十五年广西的民族人口约为378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9.7%,这一比例与时人对广西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40%的认知基本相符。
2023年03期 v.38;No.148 103-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5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罗宝川;
依据“线性历史观”理论,中国近代地图的绘制转型应朝着“精准”“科学”方向迈进。然而,近代西南方志地图尽管绘制理念和手段存在新变,但其中大部分呈现出“主观失准”的现象。除了绘制条件和时代环境等客观因素外,制图者“图之为用”“尊崇旧图”的绘制观是导致“主观失准”的重要原因。这些“失准”的近代西南方志地图被人绘制、接受和使用表明,近代中国地图的转型之路充斥着不确定性与无序性。“主观失准”地图绘制观是一种本土现代性资源,其价值和定位需要学人重新思考和界定。
2023年03期 v.38;No.148 114-120+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0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刘仕格;
<正>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第8届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学术沙龙于2023年6月10日—11日在北京市紫玉饭店举行,沙龙主题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人文新探索”。本届沙龙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水资源安全北京实验室和北京地理学会联合承办,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云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国内外59所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95位专家代表出席了本次沙龙,参与学者共计150余名。
2023年03期 v.38;No.148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