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渊源和发展

    史念海

    <正> 中国历史地理学在我国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有悠久的渊源,可以上溯两千多年以前。那时当然还没有现在这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名称,而是作为历史学范畴中的地理学,逐渐由附庸成为大国。说它年轻是因为建国以后,它

    1985年02期 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4k]
    [下载次数:9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历史时期我国沙漠变迁研究与历史地理学

    王守春

    <正> 一、引言 我国沙漠面积广大,广泛分布于荒漠、荒漠草原和草原地带。在备个地带的沙漠中,都存在着许多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其中包括许多古代城市遗址:这些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和古城遗址的存在,使得历史时期沙漠变迁研究成为极有吸引力的一个课题。

    1985年02期 5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9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评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森林问题的学术讨论

    朱士光

    <正> 近几年来围绕着我国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是否存在过森林的问题,在学术界再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专家、学者通过在有关学术会议上各抒己见或撰写文章论著,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切磋与争鸣辩论,使这一问题成为当前十分引人注目的研

    1985年02期 6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近年有关敦煌以东丝绸之路的研究和讨论

    鲜肖威

    <正>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不仅深入人心,而且初见成效。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古代特别是汉唐时代东西方陆上交通孔道——“丝绸之路”的研究和讨论重新为学者们所重视。许多论著在一些书籍和报刊上发表。不仅文

    1985年02期 9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历史时期西北城市的发展规律与特点

    叶骁军

    <正> 西北区的范围与自然地理特征 本文所讨论的西北区包括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该区位处我国西北部,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1985年02期 10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下载次数: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陇右古地新探

    刘满

    <正> 一、东瓦亭和西瓦亭 瓦亭是古代由陕西进入甘肃的要冲。据《后汉书·隗嚣传》记载,公元32年,刘秀进攻割据天水、陇西一带的隗嚣时,瓦亭是隗嚣的部下牛邯据守的要地。自此以后,瓦亭一地屡见于史

    1985年02期 129-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再论关中东部战国时期秦魏诸长城

    史念海

    <正> 战国时期,魏国曾在河西修筑过长城,即所谓魏国的西长城。关于魏国西长城的遗迹,拙著《黄河中游战国及秦时诸长城遗迹的探索》一文曾有所论及。近年来各方同好者也先后注意及此。或撰述论著,或绘制舆图,见仁见智,各具特色。自魏国始

    1985年02期 149-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6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历史时期嘉湖地区水利事业的发展与兴废

    杨章宏

    <正> 嘉湖地区的水利形势 嘉湖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缘,东濒杭州湾,北依太湖,除了西部与西南部是以天目山为骨架的丘陵山地外,余者均为平坦广阔的冲积平原及湖积平原。根据钻孔资料分析,本区平原部分的全新统地层以滨海、浅海相的深灰色淤泥质亚粘土为主,并

    1985年02期 189-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广德湖考

    邹逸麟

    <正> 历史时期在杭州湾南岸肖绍宁平原上,曾经出现过不少大大小小的湖泊,对当地的农田灌溉、民间、饮水以及地区小气候的调节等方面都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诸如水土流失、围湖垦田等因素,使得这些湖泊渐趋消亡,至今半数以

    1985年02期 208-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湘湖水利志》和《湘湖考略》——浙江省萧山县湘湖水利始末

    斯波义信 ,胡德芬

    <正> 一、引言 包括江苏三角洲和杭州湾沿岸的浙北宁绍地区在内的“长江下游广大地域”,至少在一千年以来,既是全国农业史上水稻高产地区,也是人口史上定居人口过密的地区,这是无疑的。因此

    1985年02期 220-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浙江省河湖地名考

    侯慧粦

    <正>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多河流和湖泊的省份,省名也因境内的最大河流钱塘江古称浙江而得名。河湖对于浙江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浙江省河流多源出西部或西南山地,源短流急,多从西向东独流注入东海。主要河流有钱塘江、瓯江、灵江、

    1985年02期 249-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历史时期宁绍平原城市的起源

    乐祖谋

    <正> 宁绍平原是我国东南沿海城市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据史籍记载,早在春秋越国时代,本地区已经出现了事先经过周密规划后建立的城市。进入封建社会后期以来,本地区一直地小人稠,城镇经济高度发达。目前平原地区人口已经超过600万,人口密

    1985年02期 261-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禹贡》东陵考释

    陈怀荃

    <正> 一 《禹贡》导江,较详于下游。下游的流程是:“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东陵确指何地?“会于汇”如何理解?历来的注释大都含糊不清,无法正确说明这一带的实际地理情况。

    1985年02期 297-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机山平原村考实

    奚柳芳

    <正> 机山以西晋陆机得名。位在上海市松江县西北。东北距上海市区30余公里。 上海平原地处江海之交,古称“云间”。在平原中间的淀泖低地上,横卧着一列逶迤断续的低丘,即“云间九峰”,又名“松郡九峰”。高度均在百米以下。机山系“九峰”之一,紧

    1985年02期 312-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汉初期长沙国南界探讨——马王堆汉墓出土古地图的论证

    张修桂

    <正> 西汉初期的长沙国南界,由于史书记载疏漏不全,早有争议,很难比较确切地划定。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驻军图》和《地形图》,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和有关信息,为长沙国南界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02期 323-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1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从广州宋代三城城址看广州市的改造

    曾昭璇

    <正> 一、前言 广州城有着长久的历史,如由周代“楚亭”计起,已有2845年(至1983年)了。在漫长的时期,有过三次大扩展城池的记载,第一次是汉初赵佗称帝时扩建的“越城”;第二次是吴时重建的

    1985年02期 344-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近代郦学研究概况

    陈桥驿

    <正> 引言 《水经注》是一部成书于公元六世纪初期的历史名著。由于它的内容丰富,文字生动,到了唐代,已经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开始对它进行研究。当然,从唐代到北宋的一段时期中,人们对《水经注》的研究,还处于一种低级的阶段,主要是剪辑它所记

    1985年02期 356-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水经·渭水注》若干问题疏证

    辛德勇

    <正> 郦道元《水经注》一书问世后,研治者前后相继。有清一代学者校勘注疏《水经注》,刊误发微,为功甚巨。然而学与时进,时代和科学的发展,又提出了更进一步编纂能够代表现代水平的《水经注》新版本的课题。陈桥驿先生近年奔走于海内外

    1985年02期 382-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8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